top of page

《與神同行》影評


步出電影院,便知道自己會找原著漫畫看一遍。總覺得,每場審判的過場,電影特效過多,令人頭暈目眩,於是想靜心坐下來,找原著漫畫比讀一下。

以下有漫畫及電影比讀及嚴重劇透,將會看電影的朋友慎入。

(不過電影好似就快落畫了,可按下圖看原著漫畫)

【1. 電影中的主角太完美】

電影選了殉職的消防員(名為金自鴻,車太鉉飾)作為受審的主角,而漫畫的主人則是一名尋常的打工仔,因應酬煙酒過多致死。或許是消防員救急扶危的形象深入民心,亦有助說服觀眾為何主角是陰差口中:「19年難得一遇『貴人』」(即預示更容易通過審訊)」。但此亦是電影改編的致命傷,主角塑造得過份完美。首幾場審判,我認為均無太大爭議,但電影卻花了不少篇幅交代,如因救人而錯過了救出同伴的機會、為寄錢回家而為錢不斷幹活、為同伴的孤雛偽造家書等,都是著力描寫他善良的一面,完美得令人難以代入與信服。即使最後嘗試弒母一段,都是被描述得情非得已、無可奈何之舉。整場審訊竟無反映過主角絲毫的陰暗面。

(相片來源: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.html?id=41631)

【2. 電影過場太多CG】

由於電影中的主角太善良,審訊似乎沒什麼隱憂及驚險之處。於是,電影安排主角弟弟(名為金秀鴻)在陽間枉死的情節,因被活埋成了冤魂,令哥哥在地府不得安寧,飽受其他鬼魂襲擊,甚至驚動了閻羅王警誡,於是使者來回地獄及人間徹查此事。這些情節令審訊之間的過場更緊湊驚險,但觀眾明知過場只是過場,總會到達下一場審訊的場地,故難以投入,略嫌畫蛇添足。有時,我邊看邊會問:「到下場審訊未?」

(相片來源:http://btt0665.pixnet.net/blog/post/117995094-%E8%88%87%E7%A5%9E%E5%90%8C%E8%A1%8C---%E7%94%9F%E6%AD%BB%E5%AF%A9%E5%88%A4)

【3. 電影角色合併更有發揮】

相比之下,原著亦有冤魂枉死的角色,不過與主角金自鴻並無關係。在開場時,冤魂從開往地府的列車中逃走了!待陰差護送主角到了地府後,才返回人間搜索。漫畫雙線分述「審判」與「捉鬼」二事,卻沒有讓兩者交疊起來。當然,是因為漫畫中的角色分工分明,「律師」只負責為死者辯護,3位「陰差」就負責「捉鬼」;而電影中就由其中一位陰差兼任辯護律師,需身兼兩職,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,既要到陽間查案又要及時傳訊到地府為死者辯護,因此令電影的情節更為緊湊,比原著更好!

【4. 漫畫情節更貼地】

內容往後的發展,電影與漫畫的分別越來越大。電影的主角因家貧,母親百病纏身而嘗試弒母,以圖全家擺脫眼前困境。而漫畫中的主角,審判時亦被起訴不理雙親,如曾求父母給予補習費不果,心生怨恨;中秋佳節工作加班冷落雙親,被責不孝。漫畫的情節相對較貼近生活,易引起共鳴;電影選材為求催淚則較誇張離地,過於煽情。試問,大逆不道弒母有多少人會做過?但冷落雙親,卻普遍得多。很多時為人子女,卻不懂體諒父母的難處,只懂抱怨自己所得的未夠好,會令父母傷心,甚至心中有刺。

總括而言,這是導人向善的電影,是值得入場觀看。孔子說過: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我們此生所做的,最後會否被審判,不得而知,亦不必深究。不過,我相信與人為善,多為人設想,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紛爭及麻煩。荀子曾說:「積善成德, 而神明自得,聖心備焉。」若然是在意死後的審判,更要開始積善,杜絕一些壞念頭,自然有具備聖人的修養。


28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